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八章(2 / 2)


  “二狗,我是你爹......”

  “大牛,我是你媳妇儿......”

  “爹,爹,我是大宝......”

  “李大奎,我是春风楼的小桃红......”

  当怀来守军临阵看到熟悉的旗帜,认出自己的父兄子弟时,惊喜异常,相互问候之声,震耳欲聋。

  “爹你还没死啊......”

  “媳妇儿,你没给我戴绿帽子吧......”

  “大宝,一看这模样就是我的种......”

  “小桃红,我想死你了......”

  两军对垒马上变成了认亲大会,城中军心浮动,随着“宋都督欺诳我们”的呼喊,守军将士纷纷解甲倒戈,投入亲人怀抱。

  宋忠仓皇列阵未成,朱棣却乘机挥师渡河,守将都指挥彭聚、孙泰力拒阵亡。宋忠见势不妙,狼狈回逃入城,燕军也尾随其后蜂拥进城。宋忠被燕军活捉。宋忠部将除去指挥庄得的一队人马及时突围逃脱外,其余众将士来不及溃散的被歼杀殆尽。由朝廷派往北平周围最强大的一支军队,为之消灭。怀来之役是朱棣起事后第一场大会战,燕师以少胜多,大获全胜,从而基本扫平了北平的围兵,真正将北平府掌控在手中。

  此一役过后,崔淼被朱棣提调为燕军指挥使,听命朱棣左右。诸将虽心生羡慕,但因他平日里的人缘很好,并未遭人嫉恨。

  八月,耿炳文率领大军,抵达河北,命徐凯驻军河间,又命潘忠、杨松驻军鄚州,自己率大军屯于真定。时至中秋佳节,虽有战事,但城中百姓还是忙着过节,耿炳文仗着手中有三十万兵马,轻视于燕军,令军民共度佳节。

  张玉担任燕军先锋,趁南军庆贺中秋之时,袭破雄县,而沈清则在月漾桥设伏,生擒前来援救的潘忠、杨松,乘胜夺取鄚州。

  随后沈清率轻骑窥探真定军营,返回后对朱棣言道:“王爷,南军纪律松散,应当迅速进击真定。”

  朱能眉头微皱,出声说道:“王爷,标下以为南军兵强马壮,我们不易力敌,还是绕道拿下新乐再做打算。”

  张玉说道:“王爷,标下附议清宁候之见,南军兵马虽多,但都是新兵。我军乘胜直趋真定,必能破城。”

  恰逢南军大将张保来投,与诸将商定好计划,朱棣不由大悦,豪气干云的说道:“好,那本王便会一会朝廷的三十万大军!”

  诸将连忙跪倒在地,扯着嗓子喊道:“愿为王爷效死!”

  张保按计划回到南军大营,张扬雄县、鄚州惨败的情景,并说燕军将要到来。于是耿炳文转移部队,并且全部渡河,全力抗敌。待耿炳文军队转移之际,燕军突然来临,沿城攻击。耿炳文的部队不能成列,溃败入城。部队都拥挤在城门里,造成堵塞,自相践踏,被踩死者不计其数,可谓史上最严重的踩踏事件。

  八月二十五日,燕军在真定之战中大破耿炳文,俘获左右副将军李坚、宁忠以及都督顾成等人,斩首三万级。不久,张玉又击败安陆侯吴杰,自此燕军军威大振。

  虽然战争无法避免,崔淼也身不由己,他也尽自己的努力,劝诫朱棣不要噬杀,尤其是城中百姓,应当安抚为主,镇压为辅。并尽力约束属下军士,不扰百姓生活。崔淼所为引来不少将士不满,城破之时,正是他们大肆搜刮的大好机会,这是不成文的规定,就连大军军饷也是如此所得,若是放弃这样的机会,他们将损失巨大。一开始朱棣也颇为不解,但还是采纳了崔淼的建议,下令军中上下,每过城池不得扰民,更不得借机生事。久而久之,燕军的声誉越来越好,尤其在百姓中的口碑,甚至有城中百姓自发捐献粮食,慰劳燕军,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相信朱棣才是真龙天子。朱棣知晓此事,不禁感慨万千,大赞崔淼是他的福臣良将。要说朱棣心中最大的隐忧是什么,那便是造反的名声,虽然自己说的好听,起兵靖难是要捉拿朝中奸佞,实则就是他想要那把龙椅,谋朝篡位的名声好说不好听,谁不想自己是真龙天子,没想到如今只是约束自己手下,便有这样的效果,当真是再好不过!

  耿炳文接连战败,三十万大军抵不过朱棣十万燕军,让朱允炆心生惶恐,终于认识到他皇叔的可怕。他召集众臣商议对策,接连三天朝会,文武群臣吵得不可开交。文臣认为耿炳文大败,定是他私交朱棣,应收回兵权,捉拿回京。武将则认为耿炳文是先皇受命的老将,不可能投靠朱棣,再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只需派人增援,定能剿灭燕军。

  徐增寿最近几日常常与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勾肩搭背,就是合欢阁也去了几次,言语间变着花样的夸赞李景隆,言道:“曹公如此大才,不能征战沙场实在可惜。徐某曾耳闻朝中有人诟病曹公,言曹公有负其父大才。现下战事吃紧,应让那些宵小之辈看看曹公之大才。”

  李景隆被徐增寿忽悠的晕头转向,询问徐增寿怎样才能得偿所愿,徐增寿在酒桌之上写了个‘黄’字。李景隆瞬间会意,之后便时常出入翰林学士黄子澄的府上。于是,朱允炆的猪队友再次发挥作用,在朱允炆面前力荐李景隆,齐泰极力反对,难不住朱允炆的脑袋再次犯抽。

  ※※※※※※※※※※※※※※※※※※※※

  文中史实皆参考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