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七十一章求情(2 / 2)

  兰陵不忍心见杨广和萧夜心蒙难,在离开晋王府之后先去了慈恩寺见弘宣,可寺中人都不知弘宣的下落。她等了多时都不见弘宣归来,无奈之下,只能先进宫去向独孤转达萧夜心的话。

  从一开始,独孤就不信杨广会有自立之心,只是她未去过江南,不知杨广和江南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联,因此即便听兰陵一番劝说,她也没有立即答应相助。

  恰此时,有侍者入内禀告说有一名掖庭的宫女求见,是为杨广之事而来。

  待侍者将那宫女引入,独孤一眼便认出了她是当初在杨广重伤时,和萧夜心一起在暖阁中照顾的宫女,更是数次令杨坚瞩目之人——前南陈的宁远公主。

  见礼之后,宁远开门见山道:“奴婢请求皇后救救晋王殿下,他绝对不会心生异心。”

  独孤一见宁远便有了心思,问道:“昔日晋王平陈之后,留居江南时,你可在他身边?”

  宁远不知独孤为何突然说起此事,心中困惑,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回道:“与晋王有过几面之缘。”

  “那你如何断定,晋王没有异心?”

  “晋王在平陈之后,便主张营造江南,当时他便在江南一带有了美名,而且为了江南的发展,他一直在制作筹建计划,奴婢有一次便发现晋王深夜仍旧伏案而作。”宁远道,“晋王在江南的名声,是他亲力亲为,了解百姓所得,贤王之名也是百姓感谢他的宽厚仁德才流传开的。所谓只知晋王却不识天子,纯属造谣,在晋王之前,所有人都知他是大隋晋王,更有思想顽固者,依旧称其为北晋王。”

  独孤沉默片刻,又问道:“当初在江南时,你可见过如今的晋王妃?”

  “并未见过。”宁远思忖着独孤如此提问的用意,又补充道,“但是似乎听晋王提过。”

  “晋王在你面前提过晋王妃?”

  “若晋王妃小字阿柔,那便听晋王说起过。”想起她曾放下南朝公主的尊贵去做那等不齿之事,宁远至今羞愧。其实她并未在那一夜听见杨广唤起萧夜心的名字,但她知道他心里想的就是那个人。

  “以你之见,晋王和晋王妃的感情如何?”独孤盯着宁远问道。

  哪怕宁远不愿意承认杨广多在乎那位西梁公主,可事实却是他在意乱情迷之际将她错认成了萧夜心,又在清醒之后悬崖勒马,将她赶了出去。她忍着内心强烈的悲伤,回答道:“晋王妃之于晋王,是一生挚爱,不能割舍。听说当初建康的天法寺大火,晋王妃遭人挟持,身陷火海,晋王拼死冲入救人,这才将晋王妃救了出来。”

  独孤不曾知道这些巨细,如今听了兰陵和宁远的述说,她确实相信了萧夜心在杨广心中的位置,也不由地想要去听从兰陵代萧夜心转达的建议。

  室内的沉默令宁远本就紧张的心情更难以平静,她始终低着头,却无法放置不停游移的目光,袖中的双手死死地握在一起,用力得骨节都已发白,身体亦不由自主的轻颤起来。

  兰陵不知独孤究竟在犹豫什么,她只是发现这位帝国的皇后似是睡着了一般合上了双眼,然而独孤始终挺直着脊梁,对外展示着她身为国母的威仪和自身的优雅。

  兰陵开口道:“母后……”

  独孤终于睁开双眼,那一双深沉的眼眸让人方便不出她究竟隐藏了多少情绪,她的眼波越是平静,便越让人局促不安,至少此时此刻的兰陵已经有些按耐不住了。

  独孤仍旧看着宁远,那般高高在上,道:“你为什么如此在意晋王的生死?”

  那是在她突发转折的人生中意外照来的一缕阳光,宁远始终记得隋军攻入建康,冲进南陈皇宫时,她紧张又害怕地在乱军之中躲藏。当她抱着必死的决心去刺杀杨广却没能成功时,身为她的仇人,杨广却含笑将她从地上扶了起来,便是那温柔且带着善意的笑容,在那一刻抚慰了她所有消极的情绪,令她毕生难忘,为此身陷自责和深深的矛盾之中。

  这份既恨又带着爱慕的感情成了宁远心底的秘密,她不想告诉任何人,即便是在这样的时刻,她也选择继续隐瞒,从而找了另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作为给独孤的回答:“晋王不因我曾刺杀他而为难于我,还在当初对我照顾有加,他便是我的恩人。如今恩人有难,我帮不上什么实际的忙,可无论如何都想要为晋王伸冤,他爱江南之心皆因对大隋有着不可推卸之责。他是大隋朝的晋王,自然希望大隋江山稳固,天下太平。可朝中真正关心江南局势发展的,只有晋王。如此以真心待江南之人,江南百姓如何不拥戴他?所谓占地为王,图谋不轨的说辞都是不实言论,请皇后明察。”

  “这番话你敢去陛下面前说么?”独孤问道。

  宁远惊喜,连连点头道:“若能当陛下面为晋王说解,奴婢必定全力以赴,纵是死也无憾。”

  不待独孤开口,外头随传来打帘的声响,紧接响起的脚步声让她瞬间便了脸色,却是立即起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