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四九章劝说(2 / 2)

  “我听说你跟汉王妃的事了。”见云昭训满脸委屈的模样,兰陵劝慰道,“我想这件事并不能完全怪你。”

  从杨坚到杨勇,无不在指责她的冲动不识大体,兰陵是第一个当面为她抱不平的人,云昭训因此心头一动,再不掩饰内心的委屈,道:“若不是汉王妃总摆出高人一等的样子,还处处借抬汉王的机会讽刺太子,我也不会动手。公主,我真的为太子不平。”

  兰陵已是明白为何当初独孤愿意日日听着元氏的抱怨而不拒绝——这日子过得太安静便想要多听一些声音,即便是自己不愿意听的,总比周遭都太过冷清得强。如今兰陵对云昭训,便是这种心情。

  微微皱了皱眉,兰陵继续道:“我知道你向着太子哥哥,他想必也是知道的。”

  “纵使太子再护我,我终究只是个不受人待见的昭训,多说一句都要受到非议教训。”云昭训眼里的不满化作利芒,刺向元氏离去的方向。

  “太子哥哥毕竟拗不过父皇和母后,你心里明白她宠你就好。”兰陵面露愁色道,“只是你也知道,如今我汉王哥哥带着家眷来大兴,多少都会让太子哥哥心里不痛快。平日你和太子哥哥最亲近,有些事你不妨劝一劝,也让太子哥哥舒坦些。”

  云昭训叹道:“我自然是劝过的,可有些事,我们这些女眷说不上话。”

  “政务要事自然不是女眷能干涉的,但能够疏松心情的乐事,提一提,或许就能办成了。”兰陵道。

  云昭训疑惑道:“公主有办法?”

  “说不上办法,但可以试一试。”兰陵道,“我过去曾去江南,虽当时身在战火之中,却也领略了不同于大兴的江南风景,因此一直魂牵梦萦,想要再回去看看。这些年我晋王哥哥总管江南,听说那里百业俱兴,变化颇大。而且父皇一直心系江南发展,却总无暇分身亲自去看一看,所以才在当初让驸马前去巡查。”

  兰陵牵着云昭训缓缓走着,继续道:“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总是容易生厌。更何况现今的局面,一伙人都挨在一处少不得发生误会。我先前听母后说,她有些想念我晋王哥哥了,却不便就此将人召回来。你看,我父皇对江南有意,我母后想来也是愿意过去的。你何不劝太子哥哥,让他顺水推舟,请父皇亲自南巡,只当是让大家都有个地方散散心。”

  “这倒是个办法,可……晋王在江南,太子殿下未必愿意去。”云昭训为难道。

  “太子哥哥近来最头疼的是什么?”

  “公主冰雪聪明,怎的还问我?”

  “父皇若去江南,多半是会带着我汉王哥哥的,太子哥哥若不愿意,便留在大兴坐镇,岂不省得他心烦?若是太子哥哥也要去,正好和我晋王哥哥聚一聚,是不是?”

  云昭训虽觉得终又不妥之处,但这倒也是个办法,只是她拿不准如今杨勇对杨广的态度,并不敢在这个时候触了杨勇的逆鳞。

  见云昭训依旧犹豫,兰陵又道:“我晋王哥哥去江南之前一直留在大兴,可以说我五位皇兄之间,当数太子哥哥和晋王哥哥之间的感情最深。况且这些年,我晋王哥哥留守江南,想来是看淡了许多事,加上他向来谦逊宽和的性子,到时候为太子哥哥和汉王哥哥调节一番,大事化小。亲兄弟之间,哪来的深仇大恨。说不定将来,太子哥哥还要谢你。”

  “谢我?”

  兰陵没有就这件事继续说下去,岔开话题道:“太子府在你手里一切井然有序,你手中虽无内府金印,但都知道你才是太子府真正的女主人。太子妃是当初父皇和母后选的,你若对太子妃不敬,便是对父皇母后不敬,以后真闹出去,太子哥哥都未必能帮你说上话。”

  “可是公主方才也看见了,太子妃拿着身份欺压于我,我也难做。”云昭训已有声泪俱下的架势,在兰陵面前尽显委屈之态。

  兰陵内心清明似镜,自然不会听信云昭训的话,只是表面上仍态度温和,道:“你不理会她,由着她进出,该安排的都安排给她,她挑不出错处,自然说不出你的不是。你尽心打理太子府,反倒成全了你的名声,也给太子哥哥挣了脸,不是么?”

  “可是……”

  “便是你我常在一处,相处了这么久,情分不比与旁人,我才这样告诉你。牢牢抓住太子哥哥才是,纵是有父皇和母后为靠山,你想想你和太子妃的处境,究竟谁更舒坦,更风光,还要我多说么?”兰陵道。

  “公主说得是。”云昭训道。

  见云昭训被说动,兰陵点头道:“驸马和太子哥哥亲近,所以我与你也亲近,只当是互相帮衬,不会害你。方才我说的事,你再想想,如何劝太子哥哥。若是南巡期间,父皇高兴了,自然少不得太子哥哥的功劳。”

  云昭训连连称是,又与兰陵说了会儿话,才将人送走。

  坐上回公主府的马车,兰陵未曾发现自己的眉头已经拧到了一处。她想着宁远对自己的劝说,想起和杨广以及那些和杨广相关的人,哪怕并不完全肯定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却依旧还是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她更愿意帮助杨广,便当是在帮萧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