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第105节(2 / 2)


  朝臣们听完那份详细的数据,也是大感震惊。赈灾从来就不是什么简单的事,首先光是各项救灾物资上的调配,过去就很难做到这么快捷有效率不说,数额方面还时有不足。

  毕竟过去不比现在,他们也不同于韩彻,在改革漕运和常平仓后,能对各地的情报做到及时掌控和调动。

  为这事,难免就有朝臣私下里在那言道:“那韩彻如今兼任数项重要使职,还掌管天下税收,长久以往,军国皆仰之!”

  当然,这话他们现在还不敢,也不可能会拿到皇帝面前去说。

  能做到这位置上的,脑子都不可能是胡涂的。

  他们又如何能不知道,就朝廷眼下的这个情况来说,即便有人真把这些话拿到皇帝耳边去嚼舌根,皇帝也真听进去了,一时半会也绝对不可能对韩彻动手。

  对于京城朝堂上的这些事,韩彻早从当初准备实施漕运和常平仓的改革时,就已经想到了这些。

  只是有些事知道归知道,该做还是要做。

  对于将来会面对的一些局面,韩彻同样也想过该如何去应对。

  但这也都是将来的事情了,现阶段的韩彻,心思还全都扑在这次两地救灾的各项事务上。

  松州和裕州这边,经过一段时间的救援工作,各县城的百姓都已经逐渐开始恢复到往日的正常生活来了。

  因着两地的实际受灾情况有所不同,韩彻对于两地的灾后重建安排,也有所不同。

  “阿母,阿母!”

  这一日上午,在松州港口附近的一个村子里,一少年撒开腿一边往家里跑,一边就忍不住兴奋的一路这么大喊起来。

  “怎的了?发生何事了?”听到这份动静,少年奔跑所经过的地方,房屋内的人也连忙走了出来抢先问道。

  “我刚从里正家经过,瞧见官府派来的人又来寻里正了!”

  “可知是何事?”少年阿母忙问道。

  “未曾听得太清楚。”少年摇头,他见着衙役在那,哪里敢跑过去细听。

  不过他也说道:“我瞧见里正笑得可高兴了,还说一会就要来通知大家!”

  果然,没过多久,就见着才刚接到官府派人过来通知的里正,也忍不住一脸兴奋的连忙将村民们全都召集了起来。

  “里正,是什么事情啊?”有那心急的村民就直接问了起来。

  “可是官府又要给我们发粮食或是东西了吗?”还有人笑嘻嘻的说道。

  主要是前段时间,官府确实是颇为大方的给所有受灾地区的百姓,按人头分发过几次粮食和各种物资。也正是因为这些物资的及时分发,这些受灾地区的百姓这次才能得以这么快的恢复正常生活。

  其实以前遭遇大型灾害,朝廷也会对受灾区域做这一类的救援。奈何以时下这种社会背景,各地区的管辖治理上,往往是很依赖人治。

  因此即便是一些好的政策,在实际实施的时候,总会因管辖治理或是其他原因,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弊端,使得政策不但没办法实现预计的惠民,甚至还出现过反作用。

  “你倒是尽会往好事去想。”这时,旁边就有人说他。

  “嘿嘿。”先前那人被说了后,也没有什么不高兴,还反问对方:“怎的?难不成你就不想要?”

  “谁说我不想要了……”对方就小声嘀咕了一句。

  “好了,大家都先安静,听我说!”里正清了清嗓子,继续大声道:“官府今日确实派了差爷来,让我通知大家。官府不日将会送来一大批棉花,可分发给各家纺织。待纺织成布匹后,官府再给予大家工钱!”

  “纺织得越多,工钱就能领取的越多!”

  “此言当真?”那些个村民们听完这话,兴奋又有些难以置信。

  他们这里不比松州其他地方,因为人口稠密,人均可分得的土地一直就要比其他的地方少很多,所以才会形成了家家户户皆是以纺织为主业。只是过去家里的地少,种植的棉花产量就有限。所以像他们这一类的普通百姓,哪怕是有剩余的劳动力,但却并不能有相对应的棉花来满足。

  那么即便是以纺织为主业,可实际上能挣得的银钱也是有限的。

  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家里,也基本上是维持着一家子的生计。

  今年又突然遭逢这么一场特大水患,地里的棉苗几乎尽数被毁。这段时间,家家户户别提有多为生计而愁苦。

  而在韩彻看来,松州受灾区域,属于其他条件虽然不足,但人口和纺织行业的劳动力充足,纺织所需的织造机械也基本满足。

  并且,这些百姓的技艺和经验都很是不错。所以朝廷可以从其他地区大量购置棉花,让这片区域的百姓专职棉布纺织。

  从商品价值来说,纺织经济效果肯定是会大于农田许多。

  如此一来,松州这片区域的百姓完全能凭借自己的能力,不仅能挣取到足够的赋税缴纳给朝廷,只要他们肯勤快的话,甚至还能比往年未受灾时赚取得更多。

  而被收购的棉花地区,肯定也是经过一番仔细筛选的。属于种植较多,但纺织业并不发达,百姓也不甚善此道。

  这样,官府在当地大量收购,对于当地的民生经济也是一件好事。

  “韩大人亲自下发的公文,岂能有假!”里正就严肃着一张脸说道。

  “多谢韩大人!”

  “多谢韩大人啊!”

  “那棉花什么时候能送来?”

  “棉花已经运输至常平仓库房,不日就可分发至村里!”

  这下子,村民们俱都是一脸喜意的在那做交头接耳,好不热闹。

  之前有韩彻改革漕运,让河道附近的百姓再也不用冒着生命危险,被官府以服徭役的名义征集去做漕卒,运输税粮和物资。接着又有这次的救灾,粮食和各种物资的及时发放,所以大家现在只要一听到这事是韩彻在操办,顿时就深信不疑,且欢喜接受。

  只听这时候里正还又说道:“至于今年的赋税,各家若是能完成官府规定的足额棉布织造,便可全数减免。便是完不成,也可按份额来,完成多少,就减免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