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红楼之奶娘的奋斗_63(1 / 2)





  若不是史氏在宝玉一出生便将他的名字弄得人尽皆知,然后又把衔玉而出的事情,沸沸扬扬传遍京城,然后又在周岁抓周时抓了一盒胭脂,估计贾宝玉也不一定能成功养大。

  所以,若是有办法,王氏也不会弄出这么一个祥瑞出来。怪只怪那时生产时,王氏跟本没有余力阻止贾家无知下人将祸事当成好事的传遍京城。

  等到她的身子好一些了,那时就只能和史氏一起进行补救了。

  而也许是因着王氏在贾家不得志,所以让妾室都有一些反骨,渐渐地张狂起来了,所以这一次的生产,便不如原著中那般好过。

  也是因此,贾宝玉出生时,是脸朝下出生的。那块本来是衔在嘴里的玉,也在普一出生时,便落到了产房床铺上。

  等到王氏看到这块玉的时候,就算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想要为这个普一出生便要失去母亲爱护的孩子造一番声势时,早就错过了最佳时机。

  而那时的王氏便也只能感叹命运无常了。

  若是她能够活下来,一定不会主动的动这个念头,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为了孩子,她也别无选择。可惜上苍并未给她这个机会。

  这也让贾宝玉的童年过得一中其他普通孩子一般,少了几分溺爱。

  “嬷嬷是问这块玉?这玉是二太太去前给二爷的。是二太太的遗物。大姑娘还特物编了络子绳,让二爷贴身带着。”可人指着那块小小的玉佩说道。

  “是呀,五彩斑斓,怪好看的。也就是二太太了,不然谁能找到这么一块好东西。”媚人也在一旁接着话,在她心里,二太太的娘家那么有钱有势,二太太的嫁妆又那么丰富,不然还真的没几人有这么个好东西。“若是这块玉镶刻在头面首饰上,那岂不是更漂亮。”有这么一件首饰,一定胜过好几个件呢。

  唐朝:“……”丫头,古往今来,你是第一个想要把通灵宝玉镶刻在首饰上的人。

  威武,霸气!

  “这么大一点,就算镶嵌在首饰上也不过是个独簪,有什么意趣。还不如做了额坠呢”。

  “你懂什么,镶嵌一圈宝石,至少能打一副小凤钗呢。”媚人对可人的话,很不以为言,弄成额坠,大家都看它去了,谁还看你的脸呢。

  唐朝:“……”

  这一下,唐朝是真的没有话说了,这贾家的丫头都是人才呀。

  唐朝这边真炯炯有神地听着两个小丫头再那里说着什么样的首饰好看,要打磨成什么样的形状好镶嵌。

  史氏和张氏那边却正在为是否参加南安王府的葬礼有些头疼。要知道南安王府可是太子的外家。

  虽然原后去逝多年,关系有些个淡了。但太子谋反这样的事情,却不是一两句‘我们不熟’便可以盖过去的。

  而且当初四王八公可是都接到皇上的暗示,悄悄地支持太子的。虽然荣国府因着大太太张氏,而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举动。但不得不说,确实在有些事情上,给了太子一定的帮助。

  大太太张氏也不过是因为娘家的态度,对太子一事有些不看好罢了。荣国府看着是国公府,但实力早就不如以前了。所以出工不出力这样的事情,太子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在这次太子谋反之事一出,几乎不受影响的便是荣国府了。

  当然,张家的灭门是不能算在荣国府里面的。

  但其他家族也或多或少有些个损失。最为明显的便是宁国府的贾敬,直接让了爵位给儿子,发誓再也不回府,拉着老妻便去了道观。

  当然是他拉着走的,还是小史氏自己跟着走的,就是另一回事了。

  “不如,我们家先等等,看看皇上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别家如何做?”张氏想了想,带着询问的口气问史氏。

  史氏唉了口气,“还是看看皇上的意思吧。”她估计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在观望事态走向呢。

  水氏似是想到了什么,张口说道:“南安王世子,此时尚在西海沿子领军呢。”

  手上有兵权,估计皇帝也会有三分顾忌。

  水氏的话,提醒了史氏和张氏。是她们把事情想的太坏了。他们四王八公也是皇上的老臣了。更何况太子谋反前,他们是给了太子一定的方便和支持。但一知道太子谋反,他们几家不是都已经立即退了出来吗?

  就算是为了不寒老臣的心,此时皇帝也会厚赐先南安王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