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红楼之奶娘的奋斗_106(1 / 2)





  原著中老太太院中的饭菜,是将天下菜肴写成流水牌转着吃,一道小菜茄子七八只鸡来配,一碗汤用模具来做,一个鹌鹑蛋一两银子的奢侈夸张的。

  但自从出孝,贾敏出嫁后,史氏院中的饭菜就按着张氏的方法弄着。将应季的菜蔬,肉类,水果,点心等等,都写成四五个大菜单子。四个按季节排着的菜单册子。一个是为了宴席准备的菜单册子。

  每页只有两道菜,或是点心。每顿饭前,或是前一天,身边侍候的人就会将这个季度的菜单子捧上来,请史氏挑捡。

  丫头们记下史氏点的菜。然后传到厨房让人去采买,去做出来。既免了铺张浪费,也给无所事事的老太太找了点营生干。

  “媳妇长这么大,还从没有在外面的酒楼里吃过饭。听说那里的菜品,都是制成了单子,让客人去点的。媳妇就想着,咱们家倒是也可以将菜品,点心都制成单子。每日吃什么,用什么,都自己来点,岂不是比让下人们作主来的强?”

  史氏一听,也觉得有趣。出了孝,闺女嫁了,孙子还小,她正觉得没意思的时候,有点什么话头,都想着要试一试。今天正好有这么一出,便绝定让张氏去设计一些个来。哪知道话刚落,张氏便示意跟着来的小丫头将制好的菜单拿出来。

  “媳妇哪能让老太太等着,早就先制了出来。老太太若是喜欢,咱们便用上,若是不喜欢,咱们再改。若是嫌麻烦,就丢到一旁去。岂不是媳妇的孝心。”

  张氏是个雅致,有才学的。她弄出来的菜单也是非常精致的。薄竹子刻了梅兰竹菊的花样做页面。里面都是硬厚的洒金纸。一页分上下两部分。每部分最右侧留有一条,是写了菜品名字,然后是用工笔画画出来,又按着绣样的方式添了色的菜品小图。最左侧才是烹饪方法和使用过的食材。最最用心的地方,却是在每道菜的最下角,标上了一行菜品味道,可配什么茶点等等。

  “媳妇想着,那些厨房的人,虽然都是厨上的老手了,但对于食物搭配方面,可能还欠上几分火候。不说远了,就前两日,厨房送上来了一道冰皮绿豆糕,竟然给配了一碗咸汤。真真是…所以媳妇想着,还不如咱们自己配了来,吃的舒心。”

  “你有心了。却实是这么回子事。六安茶倒是不如老君眉,但我也不是不吃的。只是这些丫头每每上来的都不是时候,久了,竟然都不给上了。”史氏听了张氏的话,也想到了身边的事情。

  一次两次的上不对,之后就以为自己不吃这种茶,竟然再想吃,都不见有人泡了拿来。还有好些个东西,东西都是好东西,要么是做法不对,要么是做的时候不对。每每这样子了,以后便都以为她不吃的。

  她们这样的人家,好东西自然多。少了那几样,也不差那口吃的,喝的。时间一长,连她自己都忘记了。

  这册子道是好。一道道菜,清晰了然。而且分外的让人有食欲。厚厚的一册子,先是肉菜,素菜,然后是各样主食,点心,汤品粥类。五花八门,倒是应有尽有。

  史氏看了,也觉得高兴新奇。在她心里,张氏一直是个好的。这么做,可能也是不想让家里的下人做主子的主。每天吃什么,都让下人把持着,之前没觉得,可现在越想,越有些个不舒服。

  因此史氏也没有反对张氏的想法,当天便按着菜单点了自己晚饭想要吃的菜。

  张氏也凑了过去,笑眯眯地请婆婆赏顿饭吃。史氏见此,也难得的不让张氏立规矩,叫上王氏,婆媳三个,连着小小的贾瑚一起吃了顿饭。

  又过了几天,张氏见到婆婆仍是这么做膳。悄悄地漏出了丝笑脸。

  别看那单子厚厚的,可婆婆每日的伙食成本却是直接降了三分之二去。要知道她早就看不惯婆婆的吃饭习惯了。

  忒特么浪费了。

  现在倒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想吃的也不用再备着了。而且厨房的下人们也被敲打了一番。管起事来,也比之前方便的多了。

  与其在没有必要的地方铺张浪费,还不如节省起来,给她儿子将来娶媳妇用呢。

  就这样,在史氏本人非常满意的情况下,张氏成功地让史氏的伙食费用降了下来。

  当初唐朝便没觉得怎么地,还想着是富贵人家,就会死劲的折腾呢。别的不说,若是临时有什么想吃的,厨房却没有备下的料,岂不是要抓瞎。虽然张氏也吩咐了,让人将这个季节其他的一些菜色,或多或少的备上一些,老太太那里用不上,可以送到大房二房这边。

  为此,张氏还特意将大房和二房的用膳时间照着老太太房里的时间往后移了2刻钟。反正她和二太太也是要侍候了老太太用完膳才能去吃自己的那份的。还别说,这么一弄,真有几次老太太临时想要吃点什么,还真的都拿了出来。倒也没有扫到老太太的兴致。

  时过境迁,唐朝现在却觉得这个主意非常的好。至少林妹妹两姐弟在日常跟着老太太用膳的时候,总会在那之前看到丫头送到面前的菜单子。在盛情难却之下,点上一两道自己爱吃的菜品。在吃饭上,也不会一如原著中因着南北两地的差异,而总是吃不到合口的饭菜。

  不过,黛玉真的是个体贴的性子,她每每点上的两道菜,几乎都是弟弟林省爱吃的菜。

  。……

  饭后,自去午休不提。只是唐朝却还有些个事情是要办的。

  寻到了张氏一直提起的那个管事,问明白了外城那座宅子的事情。唐朝又收起准备好的银票,准备等到拿到了地契时再拿银子出来。

  几个月前,便放出了风声,却没有想到事情竟然还会有反复。已经定下的案子,竟然还要翻案,也不知道最后怎么样呢。

  唐朝抿了下嘴,看来她只能两手准备了。干指着这么一项子,可能还真的出什么岔口。

  回了房间,写了张字条给儿子,让他没事的时候去城里城外逛逛,有没有什么好宅子,房子破点没关系,只要地方合适,面积大些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