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3节(1 / 2)





  这是正事,又是为了祖母,兰蕊自然愿意一行,也不推脱,便应了下来。

  方夫人乐得叫女儿出门走走,一面吩咐仆从准备车马,一面叮嘱道:“觉知寺的梅花开得早,可不要贪看去采,那里的秃头凶得很,阿娘年轻时候折了一支回家,居然硬生生跟到你外祖父那里去告状……”

  兰蕊被方夫人此言惹得一笑,没了之前的淡淡愁意,温婉雅致的面容宛若出尘的水仙,好看极了:“阿娘放心吧,我不会乱来的。”

  ~

  觉知寺距离方家不远,乘马车也不过两炷香时辰,经了百年香火的寺院,青色的砖瓦隐约褪色,墙壁上的佛画依稀斑驳,并无恢弘华美可言,可伴着寺门处的黄铜大钟,与大殿内宝相庄严的佛祖,却自生一种肃穆慈悲。

  兰蕊既是还愿,自不会浓妆艳抹,只着了家常的素净衣衫,一条发带将长发束起,简简单单,清素到底,却更生清水芙蓉之感。

  寺前的梅花果然开了。

  觉知寺的早冬梅花,金陵外的半色桃花,本就是金陵二绝,兰蕊步子放慢,伴着满路清芳,心绪似也亮堂了起来。

  等到了佛堂内殿,她缓缓跪在蒲团上,静心念了一个时辰的经文,才同侍女一道离去。

  寺前的梅花依旧清冷,带着漫不经心的傲然,兰蕊站在寺门前望了过去,却忽的想起在魏国公府时,妙妙对自己说的话。

  她在半色桃林中得了一片异色花瓣,随即,便得了世人眼中最令人歆羡的姻缘。

  兰蕊倒不觉那是世间最好的,情之一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妙妙觉得喜欢,那才是最重要的,也才能称得上是圆满,其余人的看法都不重要。

  只是,她心底隐约泛起一丝苦意——我的姻缘在何处呢?

  人各有志,也各有选择,她并不恨郝樟,只是觉得有些伤感。

  那场情意的失败,似乎也将她动心的能力带走了,从此无波无澜,心底再无风起云涌。

  也是当真难过。

  初冬的风似是听到了她心底言语,吹起了兰蕊束发的丝带,带着它往前头最为高大的那株梅花树上去了,纷纷扬扬间,挂在了微微向前探出的一枝梅上。

  就像是她初见郝樟那日,断了线后,孤零零挂在树上的风筝一样。

  那时候,有个人伸手为她取了下来,彬彬有礼的递到自己面前,开始了一段情缘。

  兰蕊定定的看了那丝带半晌,目光半是伤感,半是释然。

  “那丝带挂的高,奴婢们是够不着的,”身边的侍女不知她心中思绪万千,只以为自家姑娘是舍不得那丝带,便轻轻开口道:“跟着来的侍卫中倒有个高的,姑娘可要奴婢去叫他来?”

  “不,”兰蕊将自己的目光收回,整个人似焕然新生,微微一笑,她道:“不必了。”

  她没回头,也不去看尚且挂在枝上的发带:“我们走吧。”

  转身的这个当口,几人却闻有马蹄声渐近,直往那株梅花树下,才缓缓停住。

  兰蕊闻听此音,下意识的回头去看,却见一个男子骑马,背光而来,一眼望去,看不清容貌,只觉英气朗朗似云,气度非凡如松,不似寻常人物。

  看这一眼,本也只是出于好奇,并无他意,兰蕊收回视线,便打算离去,刚刚迈了一步,便听那男子朗声道:“姑娘,请留步。”

  兰蕊微微垂首:“尊驾有何指教?”

  那男子低低笑了一声,打马到了那株梅花树下,轻轻抬手,但闻一声脆响,便将最为清艳的那枝折下了。

  他下了马,大步到了兰蕊面前去,将那枝梅递给她:“——见你在在此驻足良久,风采怡人,无以为赠,便折一枝梅与你。”

  第56章 疼你

  靖安侯夫人过去的时候, 季斐斐同身边侍女说着话, 见自己母亲来了, 忙不迭起身相迎:“临近晚间,阿娘怎么过来了?”

  靖安侯夫人却不多话,只示意周遭侍女退下, 季斐斐心下微沉, 却依旧笑道:“好端端的, 阿娘做什么板着脸……”

  靖安侯夫人静静打量女儿片刻,微微一笑, 忽的抬手,重重一巴掌扇在她带笑的面上。

  “啪”的一声脆响,便是退到外间的侍女们也受了一惊, 早知这位夫人并非善茬儿, 此刻怕是生了大气,当下便屏声息气, 不敢出半分声响。

  季斐斐也呆住了,好一会儿,才捂住脸, 委屈道:“阿娘……”

  “别急着叫我, ”靖安侯夫人沉着脸, 半分笑意也无,只靠近女儿,咬着牙道:“——燕云公主会入宫的消息,是不是你放出去的?”

  “没有, ”季斐斐眼眸中闪过一丝惊惶,却很快遮掩过去了:“我知晓分寸,怎么会……”

  “你还嘴硬,”靖安侯夫人冷冷一笑,压着声音道:“是不是非要我将常婆子押过来,你才肯认?”

  季斐斐脸色几变,终于阴沉了下去,她咬着牙,一字一字道:“……是我!我就是看不惯她,什么好事儿都能落到她身上去,凭什么!”

  “你说是凭什么?”靖安侯夫人的每个字都似乎是自牙齿中挤出来一般:“凭人家有这个运道,也有这个本事叫陛下喜欢,你呢?家里前前后后为你花费了多少心力?到头来呢?竹篮打水一场空!”

  “——没用的东西!”

  靖安侯府季家本也是大族,先帝时期曾大为煊赫,又得以尚主,在金陵勋贵中极有脸面。

  但世事变幻,素来无常,因在多年前站错了队,将皇帝给得罪透了,使得靖安侯府的日子一落千丈,不仅仅是靖安侯府世子陪着元城长公主往北方吃沙子去了,便是靖安侯府自身,也遭受重创,难以为继。

  这样的恶劣境遇下,莫说是保全爵位荣华,便是只保全性命,也未必是易事。

  明眼人都看得出,皇帝不曾对靖安侯府下手,可不是因为他宅心仁厚——连自己兄弟都几乎杀光了的人,你能指望他对外人古道热肠?

  只怕,皇帝还是不想叫朝局过于动荡,这才搁置暂缓,总有一日,会将屠刀架到靖安侯府脖子上。

  等待着死亡与毁灭的过程,远比死亡与毁灭本身更令人胆战心惊,靖安侯府能延续多年,自然看得出这一点,也努力想办法去弥补当初的过失。

  忠诚并非一朝一夕可以验证,信任也绝非做几件事便能牢固,更何况,他们本身就有乱臣的污点,便是对着皇帝千捧万捧,也未必会有多大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