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97.第 97 章(2 / 2)


果不其然,张老太太搂着林瑜笑起来,正想说话呢,就听底下另一人道:“按理说,咱们家请的坐馆先生学问好,外头多的是人想来拜师的,瑜哥儿这么悄没声的就跟着去了怕是不尊重吧?”

所以说,人多就是不得清净啊。林瑜心中一叹,一抬眼,果见张老太太的脸色淡了淡,便笑道:“三舅母说得有理,可巧我今日得了一方好砚台,拿与先生做束脩,岂不清雅。”说着,就要叫收着东西的灵芝。

张老太太拍拍林瑜的手,只对着底下笑道:“看看,这才是大家风范呢,怨不得我疼他。”又道,“外祖母早就备好了,哪能教你一个小孩子家家的拿出来,快自己留着。”

林瑜不在意道:“这有什么,不过一方砚台罢了。”到底叫灵芝加上了。

老太太见他坚持,也不拒绝,只是对着孙氏笑道:“我常说,咱们这样的人家虽不敢说什么富贵人家,但这点东西还是不差的。最要紧的就是这一个礼字,要不然,就是攒了金满箱银满箱,也不过落下铜臭二字罢了。”一席话,说得林瑜那三舅母脸色一阵青白,只是再没人理她。

“怪道说礼出大家呢,哥儿书香世家出身,就是拿个束脩都比我巴巴地找什么金锭子银锭子更好看些。”孙氏忙忙地接口道,她娘家也是生意人,从本家那里拿一些盐引,贩官盐为生。比不得本家大盐商,但在这个家也是豪富的主。

底下登时顺着这的话头,不绝口地赞起来。张老太太看都不看那脸色难看的吴氏,这个三儿媳难听的话多了,她都计较不过来。只是见几个孙辈颇有些坐不住的样子,又怕怀里的林瑜年小皮薄经不得夸赞,忙吩咐大哥儿张琮带了兄弟姊妹们回屋顽去。

张琮早巴不得这一声了,拉着林瑜忙忙地往后头屋里走去。

江南的雪,大得也有数,待林瑜他们出来时,已经比之先前要小了好些,只是天还阴阴的。张琮看着面前已经铺上了浅浅一层银白的雪地,遗憾的直咂舌。

大姑娘张瑶笑他:“大哥你还惦记着糟蹋这雪地呢?功课呢?”她是二房的,圆脸孙氏嫡亲的闺女,最是公正爽利不过,大小姊妹也都服她。

“不过一篇大字,半刻钟就得了,怕什么呢。”张琮满不在乎地,伸着头瞅着地上,很想踩一脚的样子。

“且安生坐一会子吧,再过一时就要用午膳了,吃完随你去。”张瑶携了最小的小妹,并四房里两个沉默的二姑娘三姑娘与林瑜略一招呼,就要先走。

张小妹不乐意了,她揪着大姐的裙子,眼巴巴地看着林瑜,糯糯道:“我还想和林表哥玩。”

实在不会哄孩子的林瑜摸了摸身上,发下自己没带什么好玩的东西——也是,他连佩一个玉环都嫌碍事,哪里愿意再带什么荷包之类的,平日里在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出门却不过面子情,好歹被白术捉着带了个生肖佩。他倒是想解下来,也不知白术怎么绕上去的,就是不行。

张瑶忙摸了摸小妹的发顶,拿着糕点哄着她走了。张小妹一边走还一边回头嘱咐林瑜:“要来找我玩啊!”

听得姑娘们身后的大小丫鬟都笑了。

姊妹们并身边的丫鬟都走了,三房里张环张玟对视一眼,见张琮也没注意这边,两人挨挨蹭蹭地过来,与林瑜行礼道歉道:“瑜表弟,母亲只是心肠直,并非有意,咱兄弟给你陪个不是,可别往心里去。”

林瑜一偏身,没让这两兄弟的礼行到实处,安慰道:“我是第一次来不成,别外道了。”三舅母这刻薄小气的脾性他又不是第一次知道,明明花的不是她的东西,她能肉疼半天,说出的话哪里好听得了,林瑜再没心思与这样的后宅妇人计较。

“正是这话。”张琮不知何时转过身来,揽了林瑜的小肩膀,道:“我带表弟去外头书房有事,你们只管你们玩去。”张环张玟诺诺应了,跟着张瑶的脚步往前走远。

二房的张理,张瑶的亲哥哥,和他母亲一般再乖觉不过的人,指了一事也匆匆地走了。

林瑜和张琮也不理会,正所谓嫡庶有别,林瑜自己还好些,毕竟从现代而来,一般不太在意这些,但是他们自己倒过不去这个坎。兄弟们之间虽然和睦,但是另几个总想着他们是庶出子的嫡子,和张琮林瑜这般嫡出嫡子且是正经有血缘关系的表兄弟不一样,倒先把自己当做了外人。

张琮对此是习以为常,或者说他也是这么想的。

“珏哥儿呢?”林瑜之前就想问了,刚在大厅里他本想问,却被一岔嘴给混忘了,这才问起张琮来。

张琮咧嘴一笑,道:“这小子前儿闯了大祸,偷偷使唤了小子买了爆竹差点没把自己眼睛给弄瞎,如今虽无恙,却被爹发狠压在祠堂禁足,每日只有青菜豆腐米饭,还得写大堆功课,可怜的很。”

“只怕这回连外祖母和大舅母都没帮他说话。”林瑜笑道。

张琮拉了林瑜,点头道:“可不是,要我说他也太能淘了些,爆竹是随便玩的?也不看看他自己才几岁。”又道,“莫管他,祠堂里有老仆照顾着,饿不着冻不着,受点教训也好。”

林瑜瞅瞅自己被拉着的手,意味深长道:“可见是经验丰富才说得出来这话。”

不说林瑜脑中如蛛网一般密密麻麻地罗列着自己的计划走向,却说金陵那边,那稳婆大年下的却不见自己的大儿回家过年。一开始只当是又吃多了酒醉在哪个暗门子混过去了,可是眼见着过年了,她左盼右盼也没见着人,可不就慌了。

再者,她三年前一时鬼迷心窍做得那一桩亏心事,如今她托了人到处打听,却仍旧不见大儿踪影,她难免就想起来是不是被姑苏这边给捉了去。这么一寻思,这稳婆立时就坐不住了。

如今的境况她自己是知道的,不敢说行动有人看着,到底比不得先前,多走了几步路还是有人要问的。这白姓的稳婆心里到有一些狠辣之气,略收拾一些细软,趁着半夜家家户户守夜,谁也没那个心思看她,带上路引就悄悄地顺着小路往姑苏的方向跑。

在这个大多数人出了自己的家乡就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时代,她不单单凭着一股气,还想办法混进大户人家的船里,做了个烧火的婆子,跟着人家顺顺利利地回到了姑苏。要不是张大舅那边一直派人盯着,只怕也叫她给混了过去。

林瑜听了,不由得笑道:“倒是个人才。”张忠见自家那毫无阴霾的笑,不自觉地更低了头。他看着自己的脚尖突然想起了前两天在外头看到的顽童玩弄蚂蚁的画面,这才惊觉,林家这位大爷说起那些仇人时的眼神,和那些顽童根本没有区别。所以,他才能毫不在乎地拿着直接导致了自己母亲难产而亡的稳婆打趣,赞她为了自己儿子倒是一个英雄。

这些人在他眼里,便如同蝼蚁之于顽童,随手可以捏死的存在罢了。

“那白氏还在那一户人家做工,可知道是哪一家?”笑罢,林瑜问林老管家。

“只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林老管家脸上露出一个嘲讽的神情来,道,“那家人家不巧,正是张老太太的娘家遣了人来拜年的,如今一举一动皆有人看着,她自己还不知道呢!”

“老太太娘家?”林瑜年纪小,在这个世界经历得少,少不得多问一句。

原来这张老太太还是出生金陵名门李氏所出之女,这李氏一族真正是书香之族,族中男女无有不读书者,比起如今的林家倒是更像样一些。老太太本是李氏嫡支嫡出的姑娘,如何嫁了张家这还带着些铜臭气的富商之家另有一段故事,暂且不表。无论如何,这个正经老姑奶奶只要还在一日,那边的李氏一族便不能断了礼。

不过,近两年,这李家换了个族长,行事便不一样了许多。这李氏的族长说起来林瑜倒熟悉,正是金陵十二钗李纨的父亲,李守中。

此人在林瑜心中便是那把书读死了的,原本这李族好好的,男女皆读书。偏偏他行事两样,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只教人识得几个字,读读《女四书》、《列女传》,记得前朝几个贤女便罢了。

也正是他继承了李家族长之后,与张老太太这边的往来走动都淡了下来。张老太太本是机敏之人,年纪大了更添了几分通透,如何不知道这般的情状。幸而老太太生性豁达懒得与那不知事的小辈计较,要不然气也便气死了。尽管这样,这两年老太太也不大提起这个娘家了,是以林瑜并不知情。

“原是那一家,倒也有些七歪八扭的关系。”林瑜听了,便与林老管家说起了李守中之女嫁的便是荣国府的二房长子贾珠,而海叔的夫人正是出身荣国府的娇女,又笑道,“把姑娘嫁进贾家也不中用,国子监祭酒的位置还不是说没就没了。”

这时候的贾家虽有走下坡路之嫌,到底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兼着贾珠要走科举之路,贾家怎会不为了这个祭酒的位置尽力?从四品的京官,一手管着国子监以及更要紧的科举,何等要紧的官职。说句难听的,若非他身上这个职位,只怕李纨还进不得眼高于顶的贾家。如此,后来李纨的境遇便是有迹可循的了。

不说官场如何如何,从张老太太这件事上也显见的他做人着实一般。好好的维持了大半辈子的人情,说断就断了。老太太如今这个岁数了,说句难听的,还能陪着她几年呢?再说,这节礼也不是从他腰包里出,不过为了商贾二字,生生地远了一家原本好好的亲戚,可见是个读迂了书的傻子。

“张大舅遣人来问,您是怎么个主意呢?”林老管家微躬身地问道,林瑜几次三番叫他坐,只是不听。

原本还想着放李家那边盯着,现在怕是不成。送了节礼,他们还是要回金陵的。林瑜也不想叫这样的事情来让张老太太烦心,老人家晚年丧女已经够可怜的了,何必再在她心上戳一刀。

林瑜食指曲起,敲了敲桌子道:“那稳婆倒是个聪明的,只是双拳不敌四手,只怕露了面,就会叫我那好二叔爷一家给谋了性命。”他倒不在意她的命,只是在没达到他的目的之前,就算她只是一把杀人的刀子,那也不能折了去。等事情全都了结,她才会有她的下场。

“去喊黄石来。”他这么吩咐道,那头院子里的那个他好酒好肉的养了这么久,总得先收一些利息罢。

那白氏就像是林瑜说得那样,大约是用尽了这辈子的所有运气,成功地混进了李家的船,一路安然无恙的回了姑苏。她原是做得烧火这样又脏又累的活计,船上哪有她这等婆子走动的地方。是以到了姑苏,她才知道自己居然误打误撞,进了张家老太太娘家人这一边。

白氏原是该害怕的,但是为了自己的大儿子,这时她倒窃喜起来,想着怎么打听出大儿的下落来。按照她朴素的想法,林瑜年纪那么小,便是有张家人护着没被族里人给折磨死,也没那能耐去动她的儿子,必是张家这边动什么手脚。

她便拿出了当初的坐下那桩事得的报酬来,叹息一回。原本丰厚的银钱这三年里已经叫大儿花用得差不离,这十张五两的银票还是她贴己藏着的,谁都没敢告诉,这才省了下来,没想到,到底留不住。

然后便找了李家的管事媳妇,先是颤巍巍地求了,只说自己年老了,想着便是埋也得埋在家乡原来的丈夫边上。这才掏出些个五两银,说自己大半辈子的积蓄,只求可怜可怜,帮着在这里某一个烧火搬家货倒夜香的活计。

那管事媳妇下死劲地看她两眼,又嫌弃她说得粗俗,便是很动心的五两也不要了,别过脸道:“谁家还缺这样的婆子不成?”

那白氏只跪着求,满嘴的可怜,又要磕头。那管事媳妇心道,何苦来受她的礼折自己的寿,再者张家这边本就交代过也给了好处,意思意思为难过便罢了。便道:“这是张家,我又哪里做得主。”见她又要磕头,忙止住,装着诚心地指点她道,“却有一条明路,只看你的诚心罢!”便按着张家教的一一说与她听,然后便三不关事的走了。

那白氏只道自己今日少不得割舍了五两,不意人家嫌弃她竟省了下来。忙忙地便按着那媳妇说的话,托关系找人,身上银钱花去大半,总算如愿做了个外院洒扫的婆子。

许是差事得的艰难,那白氏也未多想,只当是自己日日里求神拜佛的,神佛终于听到了自己的诚心,降下了善报,叫她正好混进张家,许能救给自己挡了灾的大儿一救。

如此这般,她一边做着活计,一边悄悄地打听着大儿的消息。只不敢往张老太太、李太太的院子里凑,这外头的爷们进不到内院,里头的女眷可不一样。一个林母的亲娘、一个嫡亲的嫂嫂,林母生林瑜的时候,都在场陪着的。虽说,人家老太太、太太的哪里看得见底下的稳婆,但是白氏却万分谨慎,不敢赌那万一。

她又哪里知道,张大舅亲与自己夫人说了前因,毕竟内院的事情绕不过管家太太去。如今,正是细心的李太太使人盯着她的一举一动,还当自己藏得好好的,日日算计着怎么多绕几个地方,多打听几个人。

忽的一日,外院忙忙碌碌起来,她还握着扫把,就被赶进了院子里。她忙陪了笑,问道:“这位婶子,这呼啦吧啦的可是有什么事不成。”为难地搓了搓手,又道,“我这活计还没做完呢,只怕主子们踩在雪上失了脚便是罪过了。”

“你倒是小心。”那媳妇看她一脸谦卑的笑,方道,“这样罢,你远远的瞅着,只等表少爷的轿子过去了,再去洒扫不迟。”说着,一阵风似的走了。

白氏原地思忖着,这张家的表少爷,可不就是她接生过的林家少爷?

如今的境况她自己是知道的,不敢说行动有人看着,到底比不得先前,多走了几步路还是有人要问的。这白姓的稳婆心里到有一些狠辣之气,略收拾一些细软,趁着半夜家家户户守夜,谁也没那个心思看她,带上路引就悄悄地顺着小路往姑苏的方向跑。

在这个大多数人出了自己的家乡就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时代,她不单单凭着一股气,还想办法混进大户人家的船里,做了个烧火的婆子,跟着人家顺顺利利地回到了姑苏。要不是张大舅那边一直派人盯着,只怕也叫她给混了过去。

林瑜听了,不由得笑道:“倒是个人才。”张忠见自家那毫无阴霾的笑,不自觉地更低了头。他看着自己的脚尖突然想起了前两天在外头看到的顽童玩弄蚂蚁的画面,这才惊觉,林家这位大爷说起那些仇人时的眼神,和那些顽童根本没有区别。所以,他才能毫不在乎地拿着直接导致了自己母亲难产而亡的稳婆打趣,赞她为了自己儿子倒是一个英雄。

这些人在他眼里,便如同蝼蚁之于顽童,随手可以捏死的存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