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三十五章:初露锋芒(2 / 2)

“尽管说,无论王总兵说什么,朕赐言者无罪。”来

“谢皇上。”有了崇祯打的保票,王则之就不怕了。

“以末将之见,陕西发生民变、兵变,之所以不能及时处理,其罪责自然是各处地方官员无能。”王则之说到这里停顿下来,环顾四周。

他没有再攻击这些朝臣,而是把罪责推到了地方官身上,这些人应该不会有什么反应。

果然,这些文臣一个个扶着胡须等他继续说下去。

“以末将之微见,陕西之变不能有效的组织反击,根本是因为府州县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指挥。

各州县所做所为,也不过是把贼寇赶出辖区罢了。

要知道把贼寇赶走容易,把贼寇剿灭却难,这也是为什么军报上会说官军东西奔杀的原因。

贼寇们被官兵追着跑来跑去,他们四处网罗各地的饥民,人数反而越来越多。”

“原来是这样。”崇祯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发出了一声感叹。

朝臣听到这里,也觉得王则之说的有道理,全都闭上了嘴一个个都不敢多言。

“皇上,陕西饥民作乱,实是因为陕西一地突逢大旱,无以为生。

而陕西贼寇之中最多的也是饥民,所以说,要想平叛必先安民,给他们活下来的机会。

光靠银子是吃不饱饭的。

末将斗胆,要免除陕西全省的赋税,要给饭吃。

这些流民,末将是知道的,他们都是一些胆小怕事的庄稼汉,只要他们有一口吃的他们就不会造反作乱。

老百姓最在意的,还是自己的那一亩三分田,只要不再给他们征收重税,老百姓有口吃的,他们就会在那一亩三分田上生儿女,老实本分的扎根于此。

如此一来,饥民叛乱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泉,老实本分的百姓必会与那些叛逆分道扬镳,官军才有可能剿灭饥民作乱。”

“皇上,大同总兵出言不逊,胡说八道,赋税不可轻言免征。”

“皇上,大同总兵信口开河,满口胡言乱语,不可轻信,请皇上明察。”

“皇上,大同总兵身为武将,妄言朝政,请皇上严惩。”

朝堂上的文臣们炸了,取消一省的赋税,他们就会又少了一些进项,这是他们不允许的。

“朕说了言者无罪,众爱卿想要朕出尔反尔吗?”

崇祯登基以来,很少听到这种大实话,好不容易听到一个敢讲实话的,众臣还不允许,他一下就怒了,这就是王则之说的欺朕年幼吗?

皇帝发怒了,众臣躬身而退,不再激烈抨击王则之。

王则之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进言。

“陕西叛乱不可轻视,天启年间因无法忍受饥寒交迫及官府催逼,白水农民王二、种光道等人,聚集灾民数百人,手持刀械,以墨涂面,攻打官仓,散粮于饥饿的百姓。

此后,为避免被官军合围,王二遂率部退至白水县洛河以北。

此时,随军饥民日益增多,声势大振。

王二起叛军迅速壮大,与官军多次作战,屡屡绝地反击,以少击多,累败官军,所到之处,饥民和官军逃兵纷纷加入,队伍迅速扩大到数千人,继续活动于韩城、蒲城、宜君、洛川、白水等地。

而今,王二仍旧不死,甚至还加入了王嘉胤的叛军当中。

天启年至今,朝廷并非没有赈济过陕西灾民。

可见,用银子根本解决不了饥民作乱。

若要解决饥民作乱,还需用兵。

皇上不差饿兵,与其把银子打了水漂,不如把银子发给军士们做粮饷,军士们有了粮饷,才会奋勇杀敌。

末将冒死进言,诸镇抚事权不一,宜设大臣统之,若要剿灭陕地贼寇,当立一位五省总督。

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以五省之地对陕西形成合围之势,以绝贼寇流窜之势。

五省总督当以知兵之人为任,以便调集诸将围击陕地各路起义军,必能一举荡平陕西叛乱。”

“皇上,此乃忤逆之言,请皇上严惩。”

“荒谬!”

“大言不惭!”

“夸夸其谈。”

“放肆。”

“大胆。”

文臣们听完王则之的话又一次炸了,武将们听完王则之的话,眼神闪烁,若有所思,看着这位新来的总兵越看越顺眼。